这场盛事为何两次落到宜昌身上?
编者注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双碳”理念实施5周年。绿色能源发展大会再次来到宜昌。今后,《白龙港记》将围绕“双碳引领、枢纽赋能、产业强市”的思路,全面解读宜昌发展“清洁能源之都”的雄厚基础、独特优势和广阔前景,全面展现能源,力争为绿色能源发展提供多种参考。
10月10日,市政府召开会议,宣布2025年绿色能源发展大会于10月22日至24日在宜昌召开。这是继2023年后第二次在宜昌举办绿色能源发展大会。
首届绿色能源发展大会给宜昌带来了什么?效果如何宜昌近两年绿色能源发展情况如何?绿色能源发展大会为何两次落户宜昌?
第一届会议影响力够大
两年前的10月11日至12日,2023中国(宜昌)绿色能源发展大会召开。
首届会议有11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4家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9家行业协会、10家金融机构参加。 35位专家专家就产业政策动向、技术研究边界、产业发展前景、产业集群发展等发表了最新观点。
▲ 信息图
到场的企业也非常重要。出席会议的400余名能源企业代表中,有来自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中国500强的高管通威、徐工等企业,以及壳牌、特斯拉等多家外资企业代表,以及12家世界500强企业重要子公司、22家上市公司代表。此次参会人数众多,表明本次会议受到了绿色能源科研技术领域的广泛关注,为宜昌产业发展和科研智慧带来了丰硕成果。
帕优产业方面,此次大会紧扣新能源动力电池、绿色智能造船等32个产业签约项目,有力推动了宜昌新能源产业发展。
在科研和学术方面,一批业界和学者专家为宜昌建言献策。中国科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万钢希望湖北、宜昌将发挥各自优势,抢占能源发展新机遇,引领长江流域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
时任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项海平建议宜昌大力发展抽水蓄能、页岩气等绿色低碳清洁能源和产业链全能源生产,积极占领“电气化长江”主赛道,在“双碳”宗旨下大力推进绿色电力协调发展和电力补给。民进党中央副主席、上海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国家电投公司首席科学家柴茂荣等依托氢“湖北”生产基地的学术专家。众多企业家、专家学者希望,宜昌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和能源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宜昌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首届大会不仅为宜昌建设“清洁能源之都”指明了方向,集聚了产业,也借助这次专业盛会为宜昌在能源领域和全行业带来了很高的知名度。
足够的绿色能源
发布会召开第二天,央视新闻联播就以“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能源变革体系”为主导。报告指出,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以三峡大坝为代表。
国家能源司新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表示:“我国能源发展转变已进入快车道,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明显好转,行业竞争将持续加剧。 ”
这为绿色能源发展大会再次来到宜昌提供了一个重要原因——宜昌拥有丰富的绿色能源。
宜昌丰富的绿色能源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引领国家发展水电。全市有水电站454座(其中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3座),水电总装机容量2779万千瓦,以全国0.2%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0%的绿色水电。
▲ 三峡大坝。郑家瑜图片
抽水蓄能资源丰富。这7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总容量1060万千瓦,位居中部地区地级州第一、全国地级第四位。三“十四五”“年计划”实施项目已开工,装机容量400万千瓦,位居湖北省地级市之首。
场景的开发不断取得进展。 2025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59.6万千瓦,比2024年底增长33%。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市已建成并网风能装机容量70万千瓦。
页岩气储量丰富。宜昌位于国家鄂西页岩气勘探开发综合示范区。页岩气储量达到7.42万亿立方米。建成后,年生产能力超过100亿立方米。
化学副产品氢的来源丰富。该市化工基础雄厚,制氢企业产能可达47亿立方米每年埃特。
宜昌凭借得天独厚的水源优势和风、光、气等清洁能源布局,在绿色能源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形成速度够快
自2023年首届大会以来,宜昌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借助首届会议的专业智慧,宜昌组织变革发展思路,推动“水、风、光”功能源、新能源电池、绿色智能船舶等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相关资料显示:
宜昌清洁能源动力强劲。发电总装机容量3224万千瓦,其中“水、空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4%以上。到2024年底,全市清洁能源业务实现总产值470.86亿元,同比增长29.9%。
“电气化宜昌作为“电气化长江”的发源地,多艘大型标准化船舶在宜昌伊莎一号建造下水,全球最大万吨级纯电动运输船“宜昌制造”即将下水,一批公务船、MGA旅游车船、矿用车船、港口作业船实现了 令人惊叹 - 令人惊叹的电气化结果。长江宜昌主要作业码头已实现全岸电,已成为国家港口岸电标准出口场址。宜昌船舶劳务产业产能达到130万吨重吨,占全省全省劳务能力(民用船舶)的50%以上。持有不同船厂订单的80%以上是新能源船舶。
▲ 宜昌河上的纯电动游船
新能源产业发展尝试速度显着加快。依托国家15%磷矿、10%石墨等资源优势,我们正大力发展Enerh产业链,拥有锂铁电池,形成涵盖正负极材料电极、电解液、隔膜的产业链闭环。宁德时代邦普、欣旺达东风、楚能新能源、万华化学、远景科技等一批能源电池产业新链条上下游龙头企业在宜昌投资,具备了新能源电池及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基础。宜昌电池新增产能达200GWh,为发展全球电池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基础。
发布会上,宜昌市政府委员、N党副市长金洪强表示,宜昌将着力打造中部地区发展重要支点战略,深入实施“双碳引领、枢纽赋能、强工复城”发展,打造清洁能源之都,努力谱写宜昌中国现代化篇章。
本文的with-set东明 上一篇:秋雨急,收割忙。河南搬动设备,确保秋粮回仓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