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制度开放转型:中国—东盟自贸区3.0升级版开
当地时间10月28日,中国与东盟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签署免费升级区3.0版本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商定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东盟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在自贸区持续建设和升级带动下,中国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自贸区已成为双方经贸关系的重要制度基础。当前,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地缘竞争加剧、发展不平衡等挑战凸显。自贸区3.0升级议定书的签署,将通过制度升级巩固成果,进一步释放和挖掘新的增长潜力,推动双方合作迈上互利共赢的新水平互利共赢,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中国—东盟自贸区3.0升级版协议的签署,将推动自贸区合作从“要素流动型开放”迈向“制度型开放”新阶段。协议首次延伸至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高层章节,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硬连接”和规则标准“软连接”;还实现标准对接、竞争政策、消费者保护等“境内”规则的突破,允许企业参与彼此标准制定、联合研究调整评估程序;通过规则对接、标准互认,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制度保障。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3.0升级版协议是应对经济挑战、探索新增长点的必然选择。中国与东盟在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的高度互补是双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内生动力。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额5.57万亿元,同比增长9.6%,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6.6%。东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减弱,保护主义蔓延。议定书的签署将推动双方在更广泛领域、更深层次上拓展合作,深化区域生产供应链合作,进一步释放增长潜力。它不仅将为中国和东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地区和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强大动力。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3.0升级版协议,是在历史合作积累和危机应对经验基础上,共同建设更具韧性、包容性的经济共同体的必然选择。从内部看,双方经贸合作深度发展面临市场准入限制、技术壁垒、交易成本高等障碍,阻碍合作成效充分释放;外部,全球金融市场冲击、发达国家利用贸易壁垒、单边保护主义挤压发展中国家出口空间等变化,迫使双方多合作机制。协议3.0升级版通过加强劳动力和供应链稳定性以及协调区域规则来提高集体谈判能力。这是双方走向更高水平一体化、共同构建韧性、包容性经济共同体的必由之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升级版提案的签署,是南南经济经济合作的创新范式,是新形势下“发展中国家计划”的成功实践。升级后的协议进一步隔阂制度障碍,推动合作从“要素流动”走向“制度协调”,构建“全循环、去质量、可持续”的合作格局。这一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核心的制度合作框架,展现了发展中国家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集体智慧。坚持“以发展为导向”,坚持平等协商、开放包容的原则,通过共商、共建、共享,为维护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益、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贡献了宝贵的“东方智慧”和实践范例。 (作者为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以色列空袭黎巴嫩 造成三人死亡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