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垃圾车司机到“技术大师”,武汉环卫工人罗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景恒 通讯员 王玉平 刘文婷 王悦 10月23日凌晨5点,天还没亮,罗珊珊就开着垃圾转运车来到金山大道,开始了新一天的环卫行动。当天,他被住建部评选为全国“解决技术难题,提高创新效率”的“十佳环卫人才”之一。这一荣誉和认可是对他22年环卫职业生涯的最好认可。介绍环卫车的改造过程(武汉城管局肖敏 摄)。善于运用大脑和双手。罗珊珊用名字中的“好”两个字,为自己的环卫工人职业赋予了bmy的诠释。在成为一名环卫工人和驾驶垃圾车之前,他经营过一家修理厂并担任过小巴司机。积累的机械经验维护工作为他解决环卫作业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22年来,他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犹豫不决的精神,独立改造、改造了复杂的垃圾处理设施,主导完成了12项技术改造。仅年均节省成本就超过50万元。检查压缩机推辊。真正忽视了他对技术研究的热情的是2012年的一个行业问题:当时,武汉的垃圾车普遍存在压缩空气泄漏、液体垃圾泄漏的问题,不仅污染了道路,还因打扰居民而引发投诉。不过,厂家并没有拿出解决方案。 “与其等别人,不如自己动手!”罗珊珊没有回来。他花时间在工作现场反复拆解、测试,最终提出了系统化的改造方案——重建下水管道、加强排水管网改造。箱体密封结构,更换高性能密封件,增设污水收集箱。经过数百次调试,泄漏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这个方案后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让罗珊珊更加自信:“只要你肯努力学习,环卫作业中的难题总能找到解决办法!”固定压缩机推辊。类似的“断点”还有很多。在东西湖区垃圾分类转运中心,垃圾桶重量超过1000公斤。几年后它们很容易发生变化和倒塌,并且经常掉进垃圾桶。 “每次出现这样的问题,就要扔掉十几吨垃圾,厂家提供的维修方法是全部更换密封板,平均花费数千元。”经过仔细观察,罗珊珊发现问题的症结是由一个大g引起的。锁中的 ap 和松散的活动部件。于是,他调整了锁的间隙,安装了一块中等厚度的钢板,防止封板上下跳动。然后他将传感器信号调整得更加灵敏。如果出现故障,就会报警并停机,以便工作人员快速检查。 2019年以来,封口板脱落的问题没有再出现。罗珊珊在劳模工作室给学生们授课。自己掌握技术还不够,罗珊珊想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大家。 2021年,在武汉市城管委、市总工会的支持下,同时成立了“罗珊珊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和“名师徒弟工作室”。通过技术培训、实践研讨、实践培训,传授了20多年的设备维护和技术改造经验对年轻员工毫无保留。他还根据各类型的不同基础,实行“手把手”个性化指导。目前,工作室已培养了200多名技术学员,其中8人已成长为核心成员。 5名直接徒弟中,赵国强、张文斌先后荣获“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成为行业的骨干力量。罗珊珊带领同学们熟悉压缩机的运行情况。 “你不觉得我不像环卫工人吗?”演播室里,罗珊珊笑着与记者开玩笑。桌子上展示的“小发明”就是他“打破成见”的证明。如今,50多岁的罗珊珊依然坚守在一线。他是东西湖区服务投资集团市政环卫有限公司垃圾分类转运中心负责人,也是金山大道清洁工作的带头人。 “来“早起、晚一小时下班”已经成为他多年来的习惯。同事们说,他每天一大早就去上班检查,晚上下班后又检查一遍,确保第二天设备运行正常。金山大道是东西湖之间的景观大道,为了保持道路清洁,他早上5点就开始工作。“环卫行业不再靠实力。”现在需要智能化、精细化,靠科技、靠创新。”22年来,罗珊珊从一个不懂环卫设备的“菜鸟”成长为行业公认的“技术高手”;从一名普通环卫工人,成为推动更多人发展的“领军人物”。 上一篇:“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速览!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